解密之一、黃金密運路線
撰稿人:丁雯靜
圖文編輯:陳岱妤 / 傅琦 監修:陳郁婷
蔣介石下令將黃金運到台灣和廈門鼓浪嶼,共有幾次,從檔案和口述資料中,我們整理出大宗的黃金至少有七批。
其中,1949年1月1日,從上海運出的黃金,共分成兩條路線;一批到鼓浪嶼,一批到台灣。
這是唯一一次同地出發,往兩地運送的黃金。
另外,有一批從美國運到台灣的黃金,分別在1949年8月22日,和8月30日抵達台灣。
-----------------------------------------------------------------------------------------
第一批:
1948年12月1日,上海外灘展開戒嚴,海關總署的緝私艦海星號在岸邊待命,艦上所載運的黃金200萬兩。
-----------------------------------------------------------------------------------------
第二批:
1949年1月1日,從上海運出60萬兩黃金,一批到廈門鼓浪嶼10萬,一批到台灣50萬。
第三批:
1949年1月20日,從上海運出90萬兩黃金,全數運到廈門鼓浪嶼。
因此,蔣介石在下野前夕,在1月份運出的黃金共150萬兩。
100萬兩黃金抵達廈門鼓浪嶼,50萬兩黃金抵達台灣,加上第一批運台的黃金,此時台灣已有250萬兩黃金。
但在央行的檔案中,廈門鼓浪嶼資料並不完整,1月份的紀錄也付諸闕如,這是黃金密運中,最神祕的一批。
-----------------------------------------------------------------------------------------
第四批:
1949年2月6日,蔣介石下野兩週後,空軍分別從上海(江灣機場)與南京(明故宮機場)兩地出發,總共出動九架C-46和C-47運輸機,運出55.4萬兩黃金抵達台灣松山機場。
目前的檔案紀錄顯示,當時空軍主要是從上海江灣機場起飛,運金抵台。
-----------------------------------------------------------------------------------------
1949年,2月25日重慶艦投共,3月20日,蔣介石命令空軍炸沉藏匿在葫蘆島的重慶號。船上共數十萬兩黃金與30萬兩白銀全數沉入海底。
1951年4月,重慶號上的黃金和白銀,被解放軍打撈上岸,當時重慶號上的士兵,每人都有分到400多枚銀元。
至於艦上有金庫黃金的消息,僅有少數重慶號上的關鍵人物知情。但重慶號並未從事運台黃金任務,艦上為何有黃金,目前仍是個歷史謎團。
-----------------------------------------------------------------------------------------
第五批:
1949年5月24日,國軍從上海撤退,這次一共運出了19.6萬兩黃金,上海中國銀行全數淨空。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還運送最大批的白銀。
根據《上海地方誌》記載,國府離去後,上海所有金庫僅剩6,180兩黃金,是原來國庫存量的百分之一。
-----------------------------------------------------------------------------------------
第六批:
1949年1月以後,隨著共產黨的統治區愈來愈大,國民黨與共產黨在海外的搶匯行動也愈加激烈。
當年,中華民國的海外外匯換算成黃金價值,高達640萬兩,比當時國內金庫的450萬兩還高。
在1949年8月22日,和8月30日,兩批美國的黃金,運到了台灣,一次各10萬,共20萬兩。
-----------------------------------------------------------------------------------------
第七批:
1949年5月27日政府從上海撤離,大批的物資運往台灣與廈門。
10月14日,政府離開廣州遷往重慶,廈門情勢危急,當時的福建省主席兼廈門警備司令湯恩伯把放於鼓浪嶼中國銀行金庫的黃金,運出廈門。
這批黃金一共有22萬兩黃金,全數運往台灣聯勤總部的金庫,用於支付軍費軍餉。之後1950年,黃金全數入庫,聯勤總部共繳交12.5萬兩黃金。
-----------------------------------------------------------------------------------------
運出黃金統計:
1948~1950年 上海運出黃金總數
時間 |
路線 |
黃金數量 |
1948.12.01 |
上海到台灣 |
200萬兩 |
1949.01.01 |
上海到台灣 |
50萬兩 |
1949.01.01 1949.01.20 |
上海到廈門鼓浪嶼 |
100萬兩 |
1949.02.25 |
上海、南京到台灣 |
55.4萬兩 |
1949.05.24 |
上海到台灣 |
19.6萬兩 |
總計 |
|
425萬兩 |
說明:國庫450萬兩黃金,因為檔案和口述的限制,目前只計算出425萬兩。其中,有可能是南京明故宮運出的黃金缺乏紀錄,以及廈門鼓浪嶼金庫資料缺乏所致。
1948~1950年 運台黃金總數
時間 |
路線 |
黃金數量 |
1948.12.01 |
上海到台灣 |
200萬兩 |
1949.01.01 |
上海到台灣 |
50萬兩 |
1949.02.25 |
上海、南京到台灣 |
55.4萬兩 |
1949.05.24 |
上海到台灣 |
19.6萬兩 |
1949. 08 |
美國到台灣 |
20萬兩 |
1949.10 |
廈門到台灣 |
12.5萬兩 |
總計 |
|
357.5萬兩 |
說明:事實上,運台黃金數應該超過357.5萬兩,因為在廣州和重慶撤退時,零星的國庫黃金還持續運回台灣,只是這些資料,目前沒有詳細檔案可供查詢。央行檔案不全,主要是因為1949年1月27日太平輪失事,隨船來台的1,317箱央行檔案,隨太平輪沒入海底,這是央行檔案的重大損失,因此暫時只能統計出這個數字。
1948~1950年 運台黃金運用
時間 |
用途 |
黃金數量 |
1949年.06月 |
新台幣發行準備金 |
80萬兩 |
1949~1950.06 |
軍費 |
172萬兩 |
1949~1950.06 |
政費 |
90萬兩 |
1950.06 |
入庫 |
108萬兩 |
說明:我們從最後中央銀行金庫的黃金數108萬兩,往前推估,國庫黃金總數仍以450萬兩計算,扣掉新台幣發行準備金,絕大部分黃金是用於軍費。1949年前後,當時軍餉,除了將領階級可領黃金作為軍餉,絕大部分的軍官是以領取銀元為主。軍隊來到台灣後,軍人才開始領新台幣,但當時一位三等兵(位階最低)每月領7塊新台幣。
※黃金單位換算表
一市兩=31.25公克 一市兩=1.0004盎司 一盎司= 31.2375公克 一台兩=37.5公克
公噸 |
公克 |
市兩 |
台兩 |
盎司 |
1公噸 |
1,000,000公克 |
31,250,000市兩 |
37,500,000台兩 |
31,237,500盎司 |
註1:當年國民政府所使用的單位為市兩 <黃金密檔內的換算單位>
註2:截至目前,黃金牌價一盎司(美兩)為1400美元左右浮動
20110329 解密之二 ─ 密運四大關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