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溥儀需定期拜訪關東軍司令官,以表忠誠。

[溥儀需定期拜訪關東軍司令官,以表忠誠。]

 

 

         1931年9月18日,日軍以中國軍隊炸毀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為藉口,在中國東北挑起了一場戰爭,藉機佔領瀋陽中國的東北隊因此和日本關東軍爆發了一場軍事衝突,我們稱之為「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期間,日軍在中國瀋陽等地燒殺淫掠,肆意地屠殺中國老百姓,讓日本與中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國內,主張軍國主義導向的「少壯派」地位上升,國會內閣總理大臣等「保皇派」的權力下降,日本因此走上了全面侵華的道路。「九一八事變」爆發後僅幾年時間,東北三省便全數遭日本關東軍佔領。滿洲國便在東北淪陷之時誕生了。

對於日本蠻橫的侵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自然不會坐視不管,請當時專門調停國家之間衝突的國際聯盟來協助調查此事。他們組織了一個以李頓將軍為首的李頓調查團前往東北,但因為航程太遠,延遲了調查團來華的行程。當調查團到達滿洲奉天時,滿洲國政權已被日本扶植成立,當地中國人都表示日軍非法佔領滿洲,而日本則對國聯宣稱其行動目的是維持該區和平。1932年9月4日,調查團在北平簽署了調查報告書,並將其送回日內瓦總部。報告書寫明「日本佔領行為是錯誤的」、「滿洲須交還予中國人」。在國聯針對這個事件的裁決進行投票前,日本以會進行更多侵略行動做要脅,但最後仍以40票對1票(1票為日本,另有暹羅投棄權票)通過了李頓報告書的聲明,否認滿洲國的合法地位,要求日本交還滿洲給中國。為此,日本憤而於1933年3月27日退出國聯,中國方面也因不承認滿洲國政權,而無法收復滿洲。日本從此明目張膽的支配起滿洲國。

 02.

[圖為 1932年5月,李頓調查團會見溥儀]




                從1932 到1945年短短14年歷史,滿洲國共有28個邦交國,甚至比台灣現在的23個邦交國還要多,但在中國的歷史上,滿洲國始終被稱為偽政權,這樣的說法對當年前往滿洲的台灣人來說,無法苟同。在滿洲政府擔任興農部的參事官李朝舟就是一例,他的兒子李博信說: 「實際上認為滿洲政府是一個偽政府的,也只有國民黨政府,台灣人到滿洲去,是懷著各種不同的心情,我父親也是。因為在滿洲政府任職,他當然會這麼為滿洲國講話。」

        在這個被日本軍國主義給壟罩的時代,不論是侵略者日本、被侵略者中國、想闖天下出頭天的台灣人,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的盤算。

 

像是跟隨溥儀二次訪日的謝介石,身邊不忘帶上他的兒子謝喆生做私人秘書。和父親一樣是從日本明治大學畢業的他,似乎在謝介石心中有著特別的地位。 

 

1935年0 9月27號,謝介石帶著妻子王香禪,女兒謝秋生以及謝喆生回到台灣,參與台灣總督府為宣傳統治台灣40年舉辦的官方活動「台灣始政40年」,台灣總督府以及謝介石藉由這個活動,開始了各自的盤算。

       謝介石自從1911年前往大陸後,與台灣一別就是24年,其間總共才回台兩次。對出外打拼的台灣人而言,能夠風光返鄉是他們共同的心願,謝介石也不例外。曾聽母親講述這段往事的謝同生說: 「我母親說回去的時候是很隆重的,那邊接待的也非常周到,總的來說,跟我外公回台灣,就是光宗耀祖!」

當時的台灣總督中川健藏,為了謝介石的返鄉之旅,不但正式發出邀請函,還以國賓的規格禮遇。事實上,在謝介石還沒返台的半個月前,他的名字幾乎天天見報,「謝大使返鄉答禮之旅」的消息早已傳遍全台灣,大家都知道謝大使要回台灣了。

 

如此刻意的安排,是經過台灣總督府的精心計算,因為他們要宣傳謝介石在官場上馳騁得意的影響力,是拜台灣總督府之賜,另外就是想要利用謝介石來沖淡台灣的反日情緒。受謝介石舉薦成為溥儀御醫的黃子正,他的兒子黃光國形容謝介石當年的光環: 「台灣是日本的殖民地,在台灣人裡面有人能當那麼高的官,是史無前例的,而且日本人用台灣人,不會讓他們在政界上出頭,那個時代的台灣人沒有一個人這樣,所以你知道當時謝介石是非常非常紅的。」

 

這樣一個紅人的返鄉之旅,有人艷羨,有人唾棄。因為他此行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幫總督府做一場政治表演。1930年代,儘管台灣已經有了鐵路和水壩等建設,但此時的滿洲已經相當先進,尤其是東北的鐵路建設,在「南滿鐵道株式會社」的經營下,已經和日本旗鼓相當,這輛行駛於「滿洲國」,新京到大連之間的列車「亞細亞號」,早在1934年首次啟用時,時速已經高達130公里,超越了當時日本鐵道的95公里,這比當時台鐵最高75公里的時速,足足快了將近1倍。而其他建設發展的速度也突飛猛進。當年的大連市民崔德林回憶道:「當時的大連情況,跟整個中國大陸比較的話,是挺開化的,大連早就有電燈、電話了。電車跟汽車也是我小時候就有了。」

 

儘管謝介石心裡清楚,「滿洲國」的建設已經超越台灣,他仍恰如其分地表示可以把統治多年的台灣,當成「滿洲國」的典範,為總督府做足了面子。為了加強日本人對他的信任,他在演講中公開批評台灣風起雲湧的「議會請願運動」,提出台灣民意仍有問題、地方制度改造尚早的談話,讓台灣的知識菁英和「改革派」的仕紳階級非常不滿意,即使如此,他們還是會見了謝介石,畢竟他是當時名氣最大的看板人物。

 

謝介石這趟繁忙的返鄉之旅,事實上只是日本的棋子。謝介石外孫謝同生形容: 「感覺上周邊都是些盯著他看的人,日本人都有安排著,處處都是緊咬是非的那樣」

 

在結束這場政治表演秀以後,謝介石便回到他的家鄉新竹,接受謝家族人的熱情款待。撇開達成台灣總督府的任務不談,除了享受光榮返鄉的光環,謝介石還有一個盤算,就是要促成他的二兒子謝喆生跟新竹首富鄭肇基的千金鄭蓁蓁的親事,這恰恰說明了為何謝介石選擇鄭家的敬業院,做為他在台辦功的臨時官府。

 

的孫子鄭德宣對印象中的謝介石有這般見解:「謝介石跟我祖父在新竹就認識了,當年謝介石去上海發展,過不了多久就到滿洲國去。當時台灣正處日治時代,他又是親日的,一直希望能衣錦還鄉,所以謝介石希望在他故鄉,以前看不起他的人也好,他的宗親面前也好,就希望跟我們結成親家。」

      

「謝鄭聯姻」是當年新竹州的大事件,大婚當天,日本警察便督促著百姓們把全新竹市的道路打理的乾乾淨淨,張燈結綵,自早晨起大街小巷全是等著一睹世紀婚禮的市民跟來自各地賀喜的達官貴人。對於這場婚宴的實況,鄭德宣當時雖還沒出生,但時常聽長輩提起: 「宴客地方就在我們家院子裡面,據說開了六十桌,連續吃三天晚上的囍宴。對當時的社會而言,這就像場世紀婚禮,因為附的嫁妝非常的豐厚,有一個一公尺金打的棺材,以前一定要送棺材,但我們認為送一般棺材太沒面子了,畢竟謝介石是外交部長,在大陸權傾一時,尤其在日本人面前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一來不能失禮二來我們也要面子,所以就盡量的鋪張。」

 03.1935年轟動新竹的大事件-謝鄭聯姻。新竹首富鄭肇基與滿洲國駐日大使謝介石成為親家。(謝全提共) 

[1935年轟動新竹的大事件-謝鄭聯姻。新竹首富鄭肇基與滿洲國駐日大使謝介石成為親家。(謝全提供)]

 

 

在日治時期,能像謝介石這樣離鄉背井到陌生的環境發展,在回到台灣時能光宗耀祖,是許許多多身在「滿洲國」打拼的台灣人共同的想望,然而在那個時代想實現這般想望,只能與統治者日本搭上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長天傳播Skye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