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32年3月9日,溥儀的滿洲國執政就任典禮。這場式典裡,有著懷有復國志業的溥儀忍辱負重,以及日本少壯派為達成大東亞共榮圈的野心,在兩方各揣心思之下,為滿洲國為期14年的政權揭開序幕

[1932年3月9日,溥儀的滿洲國執政就任典禮。

這場式典裡,有著懷有復國志業的溥儀忍辱負重,以及日本少壯派為達成大東亞共榮圈的野心,在兩方各揣心思之下,

為滿洲國為期14年的政權揭開序幕]

1932年,日本昭和七年,當時的日本正值氣燄鼎盛之際,繼占領台灣、朝鮮為殖民地之後,少壯派為了與保皇派抗衡,於東北又扶植了一個傀儡政權「滿洲國」,首都設於新京(今中國吉林長春),領土包括今日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全境,不含關東州(遼東半島),以及內蒙古東部以及河北省承德市(原熱河省)。此舉讓日本國內舉國歡騰。然而對東北的中國老百姓而言,離開家鄉,是他們對日本侵略無聲的抗議,但選在這時回到東北的溥儀,是抱著能延續滿清政權的期望,而他身為滿清皇族的身分  ,也是日本少壯派成立滿洲國,最有力的護身符。在日本人成立的新政權裡,溥儀將計就計,在這個日本佈好的棋局裡,走入身不由己的執政牢籠。

1932年,是日本軍國主義興起的關鍵。這個徵兆的端倪,除了滿洲國的成立以外,對邁入被日本統治第37個年頭,經過武官總督時代以及皇民化運動的洗滌,原本對日本統治的極度反抗,變成隨著時間慢慢接受、伺機而動的台灣來說,是非常特別的一年,因為短短一年的時間,就連換了三個文官總督,分別是因與孫中山交好的犬養毅日本總理大臣內閣成立而去職第14任太田政弘、緊接著受犬養毅舉薦而上任的第15任南弘,以及台灣最後一任文官總督中川健藏。

也是在這一年,主張以言論代替砲火的日本總理大臣犬養毅遭到刺殺以後,日本的政治家開始對這種失序的恐怖行徑十分恐懼,引起了一陣不批評、不反對軍方的禁聲風潮。報社開始大量刊登偏袒軍方的報導,政客們則是紛紛暗地裡購買私宅,就連當時的無產階級政黨,都打出了「建立人民和軍隊的統一戰線,打倒萬惡的資產階級」的標語。日本國內的騷動,助長了日本軍的氣勢,逐漸變成軍國主義為導向的國家,侵華戰爭就是在這樣的情勢下,成為日本舉國期盼的目標。勢力幾乎遍及整個東亞的日本,為了達到大東亞共榮圈的理想,在軍事的布局上,必須要重新思考,以全大局。

 02.出身台灣新竹的謝介石,當上滿洲國外交總長,可說是台灣第一人。照片黃光國提供

[出身台灣新竹的謝介石,當上滿洲國外交總長,可說是台灣第一人。照片黃光國提供]

1932年三月,日本軍國主義下誕生的滿洲國,讓一位名叫謝介石的台灣人,成為滿洲國的外交部總長,這個從東北傳回來的捷報,騷動了許多台灣青年勇闖天涯的基因。

            

民國前三十四年,光緒四年,謝介石出生於新竹南門街,父親本是宰殺動物為生的屠夫,後來改做生意,開設了一所鴉片煙館,靠著誠懇持重的待客之道,逐漸累積了客群,儲蓄了不少財產,因為這筆財富,得以讓從小立志當官的謝介石,到明志書院修習漢學,也為其邁向璀璨官途打下扎實基礎。

 

光緒21年,謝介石17歲那年,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一夕之間,印象中的祖國從清朝變為日本,身分也由台灣人變為次殖民,原本想藉科舉謀上一官半職的謝介石在時局風雲變色之際,明白了自己若想出人頭地,必須與日本政府接軌。於是報名了當時日本在新竹建立的國語傳習所,習得一口流利的日語,並以優秀的成績畢業,他的聰明及努力,讓他得到了日本政府的注意,畢業後馬上被派去當地方上的通譯」,擔任日本與台灣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儘管是個小職,但在日本殖民初期,地方秩序還未整肅起來,日軍與台灣人之間的衝突四起,日本人明白一昧的殘殺不能徹底收服民心,於是軍民之間的溝通變得格外重要,而其仰賴的媒介通譯」,一言一行逐漸變得有影響力,日本人要靠他來獲取臺灣人的認同、而台灣人也要靠他才能躲避日本人的暴行,謝介石的外交能力,逐漸在這小職上顯露鋒芒,這個官因此越做越大,在地方上逐漸占有一席之地。

   

但原本以科舉中第為目標的謝介石,並不安逸地方上的功名,他想要獲得更大成功,然而在日本當頭的時代,他只能選擇跟日本體制走到一塊,才有出人頭地的機會。憑著他在地方通譯的優異表現,讓他有機會遇到當時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獲得了隨行通譯的機會,而其流利的雙語能力以及溝通技巧,被伊藤博文賞識,認為謝介石這個人,是一個能修補台日關係的重要引線,於是將謝介石舉薦到日本擔任本土語(台語)講師,教導準備來台灣任官的日本人。上盡的謝介石在講課之餘,不忘進修,下了課就跑到明治大學旁聽法律,後來成了正式學生,這在當時是專門培養官職的系所。

 

謝介石學成歸國以後沮喪的發現,身為一個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人,儘管拿著明治大學法律系的學位,機會仍然非常有限,無法在台灣當官。苦無翻身機會的他,只能先到地方當個小小教職養活自己。但命運之神並沒有忽略他的才華,讓謝介石就這樣輕易的被殖民的時代浪潮所吞沒。透過日本求學時結識的同窗好友,「復辟派」張勳的兒子,讓謝介石認識了末代皇帝溥儀,因為結交了這個皇家子弟,給了這位台灣人有了想一闖中國的念頭。就這樣在命運的安排下,彷彿連鎖效應一般,一環扣著一環,讓一介屠夫的兒子,一步步走到了恢復大清帝國 「復辟派」的陣營裡,靠著之前與日本結下的良好關係,憑藉優秀的外交手腕及雙語能力,成了協助「滿洲國」建國的功臣,更因受到溥儀的信任,獲得滿洲國外交總長頭銜,見證了日本和「滿洲國」的外交協議建交儀式,因此登上了日日新報的頭條,成為日本人口中的幸運兒」。

「我的祖父自日本明治大學法律系畢業,回到台灣以後一直覺得很不得志,所以祖父也想到外邊發展,據說在新竹樹林頭的某個地點,有個算命先生告訴他,說你要往東走,將來才有發展,我祖父也信了他的話,同時我祖父在日本求學期間,和張勳的兒子是同窗好友,也有這麼個關係」謝介石的孫子謝輝,描述著祖父彷彿被命運之神欽點的仕途。

 

        謝介石的際遇,著實令台灣島內青年感到羨慕不已。因為當時的台灣人,面對日治社會的差別待遇,發展處處受限。而謝介石在的滿洲國,彷彿茫茫大海中的一盞燈塔,在高大到幾乎要滅頂的殖民浪潮中,指引著更好的出路而謝介石在滿洲國的風光,並不減他對臺灣人的關懷,在當時長春新京兩層樓高的家,大擺流水席,大方的在異鄉款待這群同鄉人04這棟房子便是謝介石在新京(今長春)的住所,1930年代時總是門庭若市,擺滿了宴席,撫平了許多台灣人離鄉背井的心。

[這棟房子便是謝介石在新京(今長春)的住所,1930年代時總是門庭若市,擺滿了宴席,撫平了許多台灣人離鄉背井的心。]

謝介石的外孫謝同生說道: 「那時候從台灣來大陸投奔我外公的人很多,家裡院裡隨時都有十幾口鍋、供應好幾十桌的流水席。」

無論富貴貧窮,只要是台灣人找上門他必竭盡所能幫忙,依著每個人的能力,為他們在滿洲國安排合適的位置,以一展長才。像是溥儀的御醫黃子正,便是透過與謝介石的引薦,成為當時多疑的溥儀身邊的御醫。

黃子正的兒子黃光國說: 當時用了一個台灣人當總長,叫謝介石,溥儀不相信日本人給他找的醫生,當時就叫謝介石替他找,正好謝介石跟我家是認識的,所以就介紹我爸爸去給溥儀當御醫。那時候去「滿洲國」工作待遇很好,收入是在台灣的3倍!那個時候台灣人去「滿洲國」,是一個很好的出路。」

謝介石在仕途上的成功,加上日本為了建設滿洲國,採取「以夷治夷」的策略,需要大量精通日語跟漢語的台灣人才,讓滿洲國的人民盡快認同日本政權。這個政策刺激了更多台灣人,到滿洲國發展,與其在家鄉被異族統治,還不如到東北來當統治階層,這個機會便成了當時的一種潮流。

謝介石么子謝白倩說: 「日治下的台灣人,對日本社會情況比較了解,而且對他們上層的關係也清楚一些,日本人因為要和溥儀交往,所以對日本人來講,我父親是做外交工作最好的人選。」孫子謝輝也說: 「借力打力!日本政府也想利用謝介石,達到他們控制「滿洲國」政權的目的。」

 

到了東北的台灣人,身分地位抬高;薪水待遇也與日本人平起平坐,最重要的是,對他們來說,能夠踏上祖國的土地施展拳腳,是心靈上最大的安慰。「來去東北」成為當時台灣青年的時髦名詞,他們選擇到滿洲國發揮才識,而這群在滿洲國謀職生活的台灣人,跟謝介石一樣,成為中日之間溝通橋樑的基石。

 

更多內容請進<台灣人在滿洲國>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ese.in.Manchuri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長天傳播Skye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