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黃金密檔】專題報導II ─ 合法非法 背後真相
黃金計畫 秘密草約
撰稿人:傅琦
圖文編輯:陳岱妤/黃子芸 監修:陳郁婷
1949年初,南京的蔣介石官邸內,瀰漫著一股不安的氣氛。蔣介石心中很清楚,面對龐大的壓力,他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他選擇當時的軍需署長吳嵩慶做為代表,和當時的央行總裁與財政部長簽訂一只關於軍費的草約,這是蔣介石把存放在廈門鼓浪嶼的軍費合理化的方式。
而軍需署長吳嵩慶之子吳興鏞博士,則是從父親的日記中找出,當年廈門分行所撥付給他父親的黃金,就是鼓浪嶼金庫的黃金,而這一切,就是源自於這張草約。
鼓浪嶼金庫的存在與運送在政府內部一直都是一個秘密,關於裡面所放的黃金如何使用,也是一個秘密。照吳興鏞博士從吳嵩慶署長的日記中所整理出來,可以知道當年使用鼓浪嶼的黃金,是完全沒有紀錄的。
根據當年的收支司司長董德成先生生前所說,吳嵩慶在到台灣後,曾經要他幫忙計算過一些數字,因為黃金每天搬運,地方不一樣,裡面的數目也一直沒有準確的紀錄,對於他們這些經手的人來說,是一種強烈的心理壓力。
但是,這一份代表蔣介時可以合理地搬運黃金的草約,現在又在哪裡呢?
我們找尋過許多檔案館,但卻一無所獲,終於我們從上海地方誌中,找到了蛛絲馬跡。在1949年1月27號太平輪的最後一趟航程中,在有央行1317箱的檔案,在太平輪失事的同時,這1317箱檔案就此消失無蹤。
密約失蹤,可是黃金的運送仍然在悄悄地運送著。
下回:黃金計畫 暗地危機
【黃金密檔】專題報導II-2 2011/1/4 繼續揭秘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