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 中國人民逃難01

 烽火年代總是最無情,身處二次世界大戰風暴的滿洲國,也維持不了建國14年的和平,終在戰亂中黯然謝幕。日本廣島與長崎被投下原子彈後,瞬間成為最淒慘的民族。本島的他們,忙著重建;而被留在滿洲國的日本墾拓團民,則成為了眾矢之的,被中國人追殺,許多日本父母在艱困無比的處境下,再也無力帶著年幼的孩子逃亡,紛紛在途中將親骨肉遺棄,甚至按在水裡淹死,沒死成的飄到下游,被中國當地居民撿回家,這群僥倖生還孩子們被稱為「日本遺孤」。這  次參與《臺灣人在滿洲國》受訪者中,就有這群當初收養日本遺孤的中國養父母,以及養姊妹,對他們而言,這是必須跨越心理障礙,去擁抱敵人孩子的一段經歷。其中一位養父母李淑蘭就說了,「日本墾拓團其實也是日本軍國主義下的受害者。」許多日本遺孤一直到長大,才知道自己的真實身分。對這些被中國父母養大的日本遺孤來說,其實也存在著國族認同的問題。

 

而緊接著的國共內戰,更是將台灣海峽的兩端,硬生生切成兩半。1949年,隨蔣介石撤退來台的外省族群,並不知道這將是與對岸家人的永別;同樣的,對為了逃離228清鄉、被徵召去大陸支援內戰、甚至是當年前往滿洲國發展的台灣人而言,一場戰爭的勝敗,註定了家族離散的命運,當年勇闖天涯的激情,竟成了不忍回首的過去。台北大稻埕人張天賜,滿洲國時期曾在滿映片廠擔任導演,1949年後,選擇留居上海繼續自己的電影夢,並娶了一名日本女子為妻,但選擇在中國組成家庭的兩人,都必須放棄自己原來的國籍。溥儀的御醫黃子正,滿洲國政權瓦解後,被蘇聯俘虜到西伯利亞,經歷了一連串的劫難與審判,終在1957年無罪釋放,無奈當時臺灣正處反共抗俄的年代,年事已高的黃子正,終究沒能在人生的最後回到臺灣,而遲遲等不到爸爸回家的兒子黃光國,甚至得隱藏自己父親的身分。而最為悲慟的便是張安滿,他的父親(張宗仁)與祖父(張七郎),當年去東北行醫,待日本戰敗後終能返鄉,滿懷著要為臺灣人服務的激動回到臺灣,卻因二二八事變被殘忍的殺害。他們本是臺灣人,因夢想、因戰亂,輾轉流離經歷了不同政權,然而回到家鄉,一切卻早已人事已非。

 

當自己的家鄉成為陌生的地方,而異鄉成為自己漸漸熟悉的家鄉,究竟自己來自何方?歷史上,臺灣是座位於戰略要地的海島,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前前後後,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都曾踏上這片土地。因此造就了臺灣人多元的民族性,不論族群,不論祖籍,每個臺灣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故鄉。

 

*更多消息請上《臺灣人在滿洲國》Facebook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ese.in.manchuria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長天傳播Skye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