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穗波(01)

- 當年,臺灣人的身份不得不隨著時勢擺動,

但他們的腳根,仍穩穩地站在自己生長的土地。

 

       複雜的國族認同,從古至今,不斷糾纏著臺灣人的命運。曾經在「滿洲國」風光一時的謝介石,在他1878到1954年,共76年的生命旅程中,隨著時代的變遷,政權的轉換,不停地穿梭在臺灣、日本、和中國三個土地上,他歷經了大清、日本、中華民國、「滿洲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共5種國籍。當生命走向最後盡頭,謝介石仍然想著有朝一日,光榮返鄉。1930年代,為了擺脫在臺灣身為次殖民地位的臺灣青年,前仆後繼的到了東北,身為日本皇民的他們,擁有日語、漢語雙語能力,被日本視為中日之間最佳的溝通橋樑。在「滿洲國」,他們的身分很獨特,既被當做日本人,享有最崇高的待遇,又因臺灣人的身份被溥儀重用,最為掙扎的是感受到祖國血脈,不停的在呼喚,讓他們在東北這片土地上,悄悄地向遭受日本欺負的漢人們伸出援手。雖然他們表面上看似毫不在意,其實非常關心抗日的情況,像臺灣醫生謝秋涫,每到夜深人靜之時,便會旋開廣播的開關,偷偷地收聽關於蔣介石抗日最新消息。

        面對如此複雜的國族認同,臺灣人是務實的,在那個變化多端的年代,他們對於自己的歸屬沒有太多要求,然而,輪番更替的政權,對於這群內斂的臺灣人並不苟同。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滿洲國」的政權,隨著溥儀一行人被蘇聯擄走而瓦解,當時還留在東北的臺灣人原以為可以藉著抗日勝利光榮返鄉,豈料自己在「滿洲國」的經歷,竟成了被國民政府猜忌的理由,面對漢奸審判,這群當時因局勢與日本親近的臺灣人,只好另謀出路。有人選擇加入共產黨,有人為了就業考量而留在東北。抗日勝利不久,1945年10月23號,26艘美軍登陸艇從福州的馬尾港航向臺灣,在這個接收隊伍裡,有幾位臺灣人也跟著風光返鄉,他們是早年參與中國抗日的臺灣菁英,連震東與謝東閔,和國民黨共同抗戰的經歷,讓他們成為協助國民黨接收臺灣的重要角色,被人們稱為「半山」。而在日本時代,那群同樣也是前往「滿洲國」,擔任執政者中間橋梁的臺灣人,戰後他們卻像逃難般回到臺灣,回到久違的家鄉,隨著海風迎面撲來的不是記憶中的味道,而是一股熟悉的陌生感。1947年國民黨在臺灣進行的二二八清鄉運動,讓許多只是隨著時代擺盪的臺灣人慘遭毒手。像是原本在東北行醫的張七郎及其子宗仁果仁,返鄉服務後沒多久就因「滿洲國」的經歷而被鎖定,遭到殺害。這下讓更多有著相同經歷的臺灣人,被迫隱藏自己的身份。

1949年10月1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所有滯留在大陸的第一代臺灣人心裡很清楚,不論是中共建國,還是抗戰時期,所謂臺灣人的身分,必須被隱藏。一直到1960年代,換這群臺灣人的第二代飽受文化大革命的折磨。對共產黨而言,他們就是一群跟日本就變日本人、日本人投降了,又變回中國人或臺灣人的族群,隨著時代的動盪而搖擺的國族認同,讓他們學會隱瞞自己的經歷,低調行事。

儘管祖籍臺灣,但未曾回過臺灣的人佔了大多數。回過臺灣的人,卻水土不服,原來異鄉,早已成了家鄉。如今大陸的「臺灣同胞聯誼會」,仍然不定期舉辦聚會,這些曾經到「滿洲國」闖蕩的臺灣人,目前剩不到50人,他們的生命故事,和「滿洲國」有著深厚的連結。

*更多消息請上《臺灣人在滿洲國》Facebook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ese.in.manchuria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長天傳播Skye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