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與外匯

文:丁雯靜    文圖監修:陳郁婷

 7-4外匯地圖.jpg

當《黃金密檔》的紀錄片小組,仔細爬梳央行的外匯檔案時,驚奇地發現19496月,根據央行總裁劉功芸辭職前夕所留下的外匯紀錄,以及俞鴻鈞整理統計中國、交通、農民等銀行顯示,當時政府的外匯共有3.84億的美元,換算成黃金共640萬兩,遠遠超過央行的黃金總數450萬兩。

  

這些外匯主要存放在美國紐約、舊金山、洛杉磯、日本東京、香港、菲律賓馬尼拉、緬甸的仰光和印度德里、英國倫敦等,至少有七個國家、九個城市。就在上海解放後,當時已經拿下大半江山的共產黨,主張先凍結中華民國海外資產,此時,國府必須在共產黨尚未動作前,搶得先機。在這波搶匯大戰中,人在美國的宋美齡發揮了關鍵作用。

 宋美齡給的電報1.jpg  

194811月,蔣介石派他的妻子到美國白宮,爭取美方援助,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只是禮貌性接見,並沒有達成任何協議。沒想到,來到美國的宋美齡意外掌握,美國各銀行對國府的最新態度。19494月,人在溪口的蔣介石,接到了宋美齡從美國打回來的電報。她在電報上說:「介兄親鑒,頃聞紐約財政監理官通知,紐約中國銀行因上海時局緊張,中行總行仍在上海恐發生不幸事故,累及紐行故有取消營業執照凍結款項之意。………  妹美。」後來蔣介石在公文上,共紅色的筆寫下回應的內容,他說:「總行遷移,通知近日內離滬。」由此可見,在上海解放前夕,國府已經開始佈署中國銀行海內外銀行的去處,而國共之間的「搶匯大戰」,在19496月後逐漸進入顛峰。

 

蔣介石日記委閱者潘邦正認為:「政府能保住外匯,很重要的原因是,中華民國政府擁有領取外匯的密碼,也就是所謂的「key」,初期都是駐外行員負責取匯,後來就連陸軍也加入搶匯行列。194910月初,國府在廣州已經岌岌可危,軍需署收支司副司長董德成接到前往香港中國銀行,領回20萬美元的任務,他領著當時中國銀行給的密碼,從廣州乘坐飛機入境香港,在入海關前,攜帶手槍護身的董德成被攔了下來。此時,搶匯時間已進入倒數,董德成只好改搭小船,從澳門轉進香港,在銀行關帳的倒數時刻,他趕到了港中環花園道一號的香港中國銀行。董德成生前受訪表示:「如果再晚一、兩小時,20萬美元就被共產黨凍結了,根本不可能提出來!而20萬美元,國家可以養活多少部隊。」由此可見,當時國共之間的「搶匯戰爭」,只能用分秒必爭來形容。根據央行的檔案顯示,在國共的「搶匯大戰」中,共產黨最後拿到了5%的外匯,其他95%還是由國府掌控。

 銀元券01_壹圓(修剪版).jpg  

        這些原本價值640萬兩的外匯,在上海被解放金圓券時代結束後,取而代之的新國幣,稱為銀元券19496月,廣州國府發行銀元券,因為當時老百姓交易都信任銀元,希望以銀本位為主的銀元券,挽回老百姓殘餘的信心。整個銀元券準備金共消耗了715萬美元,在國外買銀磚。19491014,廣州被解放放後,銀元券再度成為廢紙,銀元券是國府貨幣發行史上,最短命的貨幣。但這次外匯損失慘重。短短的四個月,將近四分之一的外匯存底,一夕泡湯。

 

19498月,我們又從國史館檔案中,發現兩筆從美國運回台灣,共20萬兩黃金,是從外匯轉成的。這批運台黃金,後來都用於軍費上。事實上,蔣介石從上海運出的黃金總數共450萬兩,但真正運到台灣的黃金數,共有357.5萬兩,因為其中有兩批,共約100萬兩黃金,運到廈門鼓浪嶼。至於運台黃金,都支出到哪些用途上呢?嚴格來說,主要分成三大類:(一)新台幣發行準備金:80萬兩。(二)軍費:172萬兩。(三)政費:90萬兩。

 12台幣(新舊)-1 (1).jpg  

徐林秀是當年財政部次長徐柏園的大女兒,1947年她和先生來到台灣,歷經了19496月新舊台幣交替的情形。徐林秀說:「受到國共內戰的影響,舊台幣也曾經貶值相當嚴重,新台幣發行時,每四萬塊舊台幣,換一塊錢新台幣,重點是黃金穩住了民心。」另外,陳誠當時委由金瑞山、金再興、益記、美華等台灣銀樓,開辦「黃金儲蓄存款」。陳誠的大兒子,也是前監察院長陳履安說:「政府拿著金磚到銀樓給業者看,讓他們看到黃金真得來到台灣,而且讓老百姓拿新台幣來,真得換得到黃金,政府在背後支持,政策實施不久,銀樓照辦,政府也拿出黃金,老百姓就信了,民心就定下來了。」

 12台幣(新舊)-1 (2).jpg  

國民政府來台初期,所有的政府支出,幾乎都仰賴黃金,當初一位軍階最低的三等兵,每月只領7塊新台幣,儘管台灣的薪水都很低,一位公務人員平均也僅也十幾塊新台幣,但根據蔣介石的秘書周宏濤的傳記中說,他在19503月,蔣介石復行視事後,曾像蔣介石報告,到了1950年下半年,國庫只剩下54萬兩黃金,以當時每個月消耗18萬兩黃金的速度來計算,再過三個月,就會全部用光。直到韓戰爆發後,美援來到台灣,政府才不再消耗國庫黃金。後來,周宏濤跟蔣介石說:「運台黃金,不是國民黨私產,要求蔣儘快將黃金入庫。」儘管蔣介石聽到部屬這樣的建議,心裡可能有些許不快,但韓戰後不久,蔣介石就下令將所有黃金歸到台灣銀行金庫,根據中央銀行的資料報告,最後在19506月,入庫的黃金共108萬兩,比周宏濤所計算的,整整高出一倍。

 新店文園現景.jpg  

一甲子過去了,這些黃金被存放在台北新店山區文園,黃金庫房的位置,就在文園的山洞內,山洞門口被樹林和花叢覆蓋。打開山洞厚重的鐵門,再打開三道鎖,走進長長的隧道,穿越三道不銹鋼門,才算進入黃金庫房。黃金被分類保存在不同的房間,想要看到黃金,得再打開一扇不銹鋼鐵門。央行庫房的黃金被放置在架設整齊的玻璃櫃上,所有的數量和黃金含量,都有著清楚的標示。當年從大陸來的黃金,已被分類、分散存放在密不透風的保全系統。曾經進入金庫考察的立委盧秀燕說:「進到金庫,猶如進到金山的感覺!」

       

如今,新店文園,這座人們心目中的金山,靜靜地在隱藏新店山區內,就如同那段神秘的黃金運台歷史,正等待著我們給於更貼近史實的評價。

 

          《全文完》

 

文章轉自:20110404旺報C5《兩岸史話》蔣介石之黃金密檔百年遷徙(之十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長天傳播Skye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